初读《菜根谭》

阅读次数:3964 编辑:胡永超 发布时间:2018-07-23 18:37
[字体:  ]

 

近日,读了明代洪应明的《菜根谭》,确切地说是读了穆易于2011年译注的《菜根谭》。据译者交代,《菜根谭》有2个版本,一个是明刻本,一个是清刻本,译者选译的是明刻本,分前后两集,前集225条,后集135条,共360条。该书秉承道家文化以道为底本,揉合了儒家中庸之道、道教无为思想和释家出世思想,结合自身体验,形成的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则。《菜根谭》与《小窗幽记》、《围炉夜话》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。
书中的有些内容,今日读来仍觉充满智慧和哲理。如“谗夫毁士,如寸云蔽日,不久自明;媚子阿人,似隙风侵肌,不觉其损”就是说那些用谗言恶语诬陷和诋毁他人的小人,就像遮蔽太阳的浮云一样,只要清风一吹便会无影无踪,根本挡不住太阳的光芒。那些用花言巧语蛊惑阿谀他人的小人,就像从缝隙中吹拂到皮肤上的邪风,因为很小很轻柔,可以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侵袭和伤害。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被侵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?从违法犯罪后的忏悔录录中,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表述:最初,我只是收了某个小物件,但一段时间心里都是惴惴不安的。后来,开始收钱,刚开始是害怕的。后来,收的次数多了,慢慢地就不再感到害怕,……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的。如此这般。竟不想早在近400年前,洪应明就体会到温水煮青蛙的危险,而发出“似隙风侵肌,不觉其损”的警示。
又如“居官有二语,曰‘唯公则生明,唯廉则生威’”意思是说,只有公正无私才可以做到明断是非,只有清白廉洁才可以产生威信名望。封建王朝,昏君之所以被推翻,就是自私自利,只有王室的私念,没有百姓的公心,昏庸无度,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,不把百姓的生死冷暖放当一回事,激起民怨民愤,最终被推翻。作为共产党员,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就要公正无私,廉洁自律,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在美国忌惮我们发展,不断给我们下绊的情况下,团结带领人民同心同德,力同心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。
再如“闲中不放过,忙处有受用;静中不落空,动处有受用;暗中不欺隐,明处有受用”告诉我们,在闲暇的时候不浪费光阴,多学点知识,多做些有益于将来的准备工作,等到忙碌的时候就会受益无穷;在平静无事的时候,不让自己头脑空闲,多充实点自己的精神生活,一旦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完成,你就可以应付自如;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,也要心地光明磊落,不做见不得人的事,不动邪恶的念头,这样就可以无愧于心地面对任何人,可以受到众人的尊敬。如何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、标准越来越高的工作,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,平时多做知识储备,用时才能厚积薄发。能够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,是多么高的做人境界,多么高尚的人生操守啊!“暗中不欺隐”在今天仍是弥足珍贵,需要大力提倡和弘扬。
还有“进德修道,要个木石的念头,若一有欣羡,便趋欲境;济世经邦,要段云水的趣味,若有一贪著,便坠危机。”又道出了这样的道理,那就是一个人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、钻研学习圣贤之道,必须具有木石一般坚定的意志;如果对外界的荣华富贵产生了欣赏羡慕的念头,就会走进追求享受的境地,为欲望所困惑。一个人要救助天下、治理国家,必须具有行云流水一般无私无欲的淡泊襟怀,一旦对功名利禄有了贪心,就可能坠入险恶深渊般的危险境地。
该书时而告诉我们,人的欲望是无穷的,欲壑难填,担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,如果满心私欲,存心贪婪,就会坠入欲望的深渊,难以自拔。
时而又告诉我们,要坚守自己的道德,保持自己的纯心,不要因为外界的物欲横流、道德沦丧,就放弃自己的坚守。
智者的博大精深,仁者的宽容善良,隐者的淡泊宁静,……只需随手翻阅《菜根谭》,就能找到答案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微信

小微权力
“监督一点通”

小微权力
“监督一点通”
小程序